【导读】常用的参考文献格式【通用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篇一一、会议纪要的概 m.shubaoc.com 念
会议纪要是一种记载和传达会议基本情况或主要精神、议定事项等内容的规定性公文,会议记录标准格式。是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对会议的主要内容及议定的事项,经过摘要整理的、需要贯彻执行或公布于报刊的具有纪实性和指导性的文件。
会议纪要根据适用范围、内容和作用,分为三种类型:
1、办公会议纪要(也指日常行政工作类会议纪要),主要用于单位开会讨论研究问题,商定决议事项,安排布置工作,为开展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如,XX学校工作会议纪要、部长办公会议纪要、市委常委会议纪要。
2、专项会议纪要(也指协商交流性会议纪要),主要用于各类交流会、研讨会、座谈会等会议纪要,目的是听取情况、传递信息、研讨问题、启发工作等。如,XX县脱贫致富工作座谈会议纪要。
3、代表会议纪要(也指程序类会议纪要)。它侧重于记录会议议程和通过的决议,以及今后工作的建议。如《××省第一次盲人聋哑人代表会议纪要》、《XX市第X次代表大会会议纪要》。
另外,还有工作汇报、交流会,部门之间的联席会等方面的纪要,但基本上都系日常工作类的会议纪要。
二、会议纪要的格式
会议纪要通常由标题、正文、结尾三部分构成。
1、标题有三种方式:一是会议名称加纪要,如《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二是召开会议的机关加内容加纪要,也可简化为机关加纪要,如《省经贸委关于企业扭亏会议纪要》、《XX组织部部长办公会议纪要》;三是正副标题相结合,如《维护财政制度加强经济管理——在XX部门XX座谈会上的发言纪要》。
会议纪要应在标题的下方标注成文日期,位置居中,并用括号括起。作为文件下发的会议纪要应在版头部分标注文号,行文单位和成文日期在文末落款(加盖印章)。
2、会议纪要正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1)开头,主要指会议概况,包括会议时间、地点、名称、主持人,与会人员,基本议程。
(2)主体,主要指会议的精神和议定事项。常务会、办公会、日常工作例会的纪要,一般包括会议内容、议定事项,有的还可概述议定事项的意义。工作会议、专业会议和座谈会的纪要,往往还要写出经验、做法、今后工作的意见、措施和要求。
(3)结尾,主要是对会议的总结、发言评价和主持人的要求或发出的号召、提出的要求等,范文《会议记录标准格式》。一般会议纪要不需要写结束语,主体部分写完就结束。
三、会议纪要的写法
根据会议性质、规模、议题等不同,正文部分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种写法:
1、集中概述法(综合式)。这种写法是把会议的基本情况,讨论研究的主要问题,与会人员的认识、议定的有关事项(包括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和要求等),用概括叙述的方法,进行整体的阐述和说明。这种写法多用于召开小型会议,而且讨论的问题比较集中单一,意见比较统一,容易贯彻操作,写的篇幅相对短校如果会议的议题较多,可分条列述。
2、分项叙述法(条项式)。召开大中型会议或议题较多的会议,一般要采取分项叙述的办法,即把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成几个大的问题,然后另上标号或小标题,分项来写。这种写法侧重于横向分析阐述,内容相对全面,问题也说得比较细,常常包括对目的、意义、现状的分析,以及目标、任务、政策措施等的阐述。这种纪要一般用于需要基层全面领会、深入贯彻的会议。
3、发言提要法(摘录式)。这种写法是把会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发言加以整理,提炼出内容要点和精神实质,然后按照发言顺序或不同内容,分别加以阐述说明。这种写法能比较如实地反映与会人员的意见。某些根据上级机关布置,需要了解与会人员不同意见的会议纪要,可采用这种写法。
四、会议纪要的特点
1、内容的纪实性。会议纪要如实地反映会议内容,它不能离开会议实际搞再创作,不能搞人为的拔高、深化和填平补齐。否则,就会失去其内容的客观真实性,违反纪实的要求。
2、表达的要点性。会议纪要是依据会议情况综合而成的。撰写会议纪要应围绕会议主旨及主要成果来整理、提炼和概括。重点应放在介绍会议成果,而不是叙述会议的过程,切忌记流水帐。
3、称谓的特殊性。会议纪要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写法。由于会议纪要反映的是与会人员的集体意志和意向,常以“会议”作为表述主体,“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号召”等就是称谓特殊性的表现。
五、与会议记录的区别
第一,性质不同:会议记录是讨论发言的实录,属事务文书。会议纪要只记要点,是法定行政公文。
第二,功能不同:会议记录一般不公开,无须传达或传阅,只作资料存档;会议纪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要求贯彻执行。
会议记录格式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会议的组织情况,要求写明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出席人数、缺席人数、列席人数、主持人、记录人等。另一部分是会议的内容,要求写明发言、决议、问题。这是会议记录的核心部分。
对于发言的内容,一是详细具体地记录,尽量记录原话,主要用于比较重要的会议和重要的发言。二是摘要性记录,只记录会议要点和中心内容,多用于一般性会议。
会议结束,记录完毕,要另起一行写"散会"二字,如中途休会,要写明"休会"字样。
报纸著录格式 篇二[顺序号]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报纸名,年一月一日(版次)。
[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N]。人民日报,1996-10-25(2)。
书写格式 篇三1、论文的结构
论文题目
论文的引言部分(书写论文题目之后,空一行,不需写“引言”字样)
一、(正文)
二、(正文)
三、(正文)
…………
论文的结语部分(接上文另起段落,不需空行,不需写“结语”字样)
参考文献
2、字体字号
大标题(论文题目),宋体小三号加粗;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正文及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号;注释内容,宋体五号。
3、标点符号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
4、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
5、量和单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非物理量的单位可用汉字 ……此处隐藏825个字……排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b.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6]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c.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d. 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 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f. 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12] 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h.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外文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a. 专著
[1]Searle, J.。 Speech Act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5.
b. 期刊
[2]Olsen, Mari Broman. Translated texts and relevance theory [J]。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4 (1992):125-163.
c. 编著论文格式
[3] Grice, H.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A]。 In Sentax and Semantics: Speech Acts [C]。 ed. Cole & Morga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 41-58.
d. 网上文献的格式:
He, Gang. Grammatica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slot.
网络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篇六[1] 刘云浩。 物联网导论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4-5.
[2] 刘云生, 覃飙。 分布式实时事务提交协议[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2, 39(7): 827-832.
[3] 胡侃, 刘云生。 基于截止期的可推测实时数据库事务并发控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7, 43(34):3-8.
[4] P. A. Bernstein, N. Goodman. Concurrency control in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s[J]。 ACM Computing Surveys, 1981, 13(2): 185-221.
[5] Bharati Harsoor, Dr.S. Ramachandram. Modified Reliable Timeout Based Commit Protocol[C]。 2011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Networks(WOCN)。 2011: 1-5.
[6] J. Gray. Notes on database operating systems[M]。 London: Springer-Verlag, 1978. 393-481.
[7] 潘浩, 董齐芬, 张贵军, 俞立。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6-7.
[8] Tian He, S. Krishnamurthy, L. Luo. VigilNet: An Integrated Sensor Network System for Energy Efficient Surveilance[J]。 ACM Transactions on Sensor Networks, 2006, 2(1): 1-38.
[9] H. T. Kung, J. T. Robinson. On optimistic methods for concurrency control[M]。 USA: ACM Trans. Database Syst., 1981. 213-226.
[10] R. Müller, G. Alonso, D. Kossmann. A virtual machine for sensor networks[C]。 The Proceedings of the EuroSys 2007 Conference, 2007: 1-9.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常用的参考文献格式【通用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