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洪战辉人物简介【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洪战辉 篇一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感动中国
主持人白岩松与洪战辉兄妹合影留念
带着妹妹上大学 洪战辉感动中国
2006年2月9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5年人物评选》揭晓,很多中国人都感受了一场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在感动中国的官方网站上,有一个人当选感动中国人物的呼声很高,他就是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
洪战辉是河南省周口市人,12岁那年他小学毕业时,家庭生活发生了改变。这年农历小年,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在外面带回了一个弃婴。家里太穷,负担不起哺育女婴的花费,母亲让洪战辉把女婴送人。洪战辉无奈地走出家门,抱着女婴走在刺骨的寒风中,一种爱怜油然而生,不忍心的他哭着又拐回了家。他对母亲说:“不管怎样,我不送走这个小妹妹„„你们不养,我来养!”女婴留下了,洪战辉给她起名为洪趁趁,小名“小不点”。为了买奶粉养妹妹,洪站辉从小学时就做起了小贩,在附近的集市上,冬天
卖鸡蛋,夏天卖冰棍。实在没钱的时候,有时就带着妹妹到有小孩的人家借口奶吃。
边挣钱边学习边照顾“小不点”,还得定时回家给父亲送药,在艰难中洪战辉熬了过来。然而,就在洪战辉进入高二时,父亲的病情恶化了,必须住院治疗。于是,洪战辉只得休学挣钱为父亲治病。怀着不屈的信念,经过不懈的拼搏,2003年6月,洪战辉终于走进了高考考场。在填报志愿时,洪战辉以收费最低廉为选择标准,最终报了湖南怀化学院。
考上了大学,但学费也成了洪战辉的难题。在假期里,他在一弹簧厂打工挣了1500元。考虑到学费还无法交清,去的又是新地方,开学的那段时间,洪战辉没有带“小不点”过去。他将“小不点”托付给伯母照顾,只身来到了怀化。课余时间里,洪战辉在校园里卖过电话卡,为怀化电视台《经济E时代》栏目组拉过广告,还给一家电子经销商做销售代理。系领导得知他的真实情况后,问他有什么要求,他提出想带着失学在家的妹妹一起来上学。
怀化学院的领导经过考虑,同意洪战辉将“小不点”接来,并单独给他安排了一间寝室,方便他照顾妹妹。
洪战辉携妹求学的故事,经全国多家媒体的报道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不断有人表示愿意捐款,以帮助他抚养妹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洪战辉在某媒体上发表公开信,在向关心他与妹妹的人表示感谢的同时,明确提出他可以养活自己和妹妹,不需要任何社会捐款。洪战辉说:“不接受捐款,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
励志人物:洪战辉 篇二洪战辉---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人物简介
洪战辉,男,汉族,河南省西华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出生,中南大学商学院学生。1994年,洪战辉的父亲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造成妻子受伤骨折,女儿意外死亡,家里欠下巨债。随后,父亲又捡来了一个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婴。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母亲离家出走了。年仅13岁的洪战辉,默默地挑起了伺候患病父亲、照顾年幼弟弟、抚养捡来妹妹的家庭重担。这副重担,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不易,何况一个10多岁的孩子!但洪战辉没有退缩,一挑就是12年。为了挣钱养家,他像大人一样,做小生意,打零工,拾荒,种地。他利用课余时间卖笔、书、磁带、鞋袜,在学校附近的餐馆做杂工,周末赶回家浇灌8亩麦地。在兼顾学业和谋生之时,他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为了带好捡来的妹妹,洪战辉费尽心血。每天晚上,他都让妹妹睡在内侧,以防父亲突然发病伤及妹妹。妹妹经常尿湿床单、被子,他就睡在尿湿的地方,用体温把湿处暖干。从高中到大学,他将妹妹一直带在身边,每天都保证妹妹有一瓶牛奶和一个鸡蛋,自己却常常啃方便面。在怀化念大学的日子里,他安排妹妹上了小学,每天不管学习多忙,都坚持接送妹妹,辅导妹妹功课。为了治好父亲的病,洪战辉吃尽苦头。
经历
2002年10月,父亲突然发病,因为没有钱,他不得不在一家精神病医院门前跪求治疗,在他孝心的感染下,2005年底河南第二荣康医院主动将他父亲接去诊治。现在,父亲的病情已明显好转,出走的母亲、打工的弟弟也相继回家,一家人终于重新团聚。
2006年以来,已成为公众人物的洪战辉,又将爱洒向了社会。为资助贫困学生,他在学校和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教育助学责任基金。为推动青少年思想教育,他应邀在全国各地作了150多场励志报告,并欣然出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生命教育爱心大使”。他还多次到湖南、河南等地贫困山区与困难学生交流,捐赠学习用品。他说:“我要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关于他的书籍出版了6本,其中《中国男孩洪战辉》发行250多万册。 [1][2]
童年-记忆最温暖的底色
在12岁之前,洪战辉和众多农村的男孩一样,有着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和他共同组成的家庭,尽管生活很艰苦,但也很幸福。
1994年8月底的一天,生活跟洪战辉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他的人生之路从此转弯。那天中午,洪家发生了一件震惊全村的事儿——洪战辉的父亲洪心清突然发疯,不但把家里的东西都砸坏了,还殴打自己的妻子。洪战辉的妈妈看到这种情况,赶紧去叫人帮忙把洪心清送到医院。但是慌忙之中,却把只有1岁的小女儿留在了屋内。等大家赶到时,1岁的妹妹已经被爸爸摔在了地上,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气了。洪心清得了间歇性精神病,妹妹也永远离去了。
而此时的洪战辉,正上小学五年级,还不满12岁。这年的腊月二十三,疯疯颠颠的洪心清临近中午还没回家吃饭,洪战辉就和妈妈一起去找,在离村5里地的一棵树下,父亲不知从哪儿捡回一个被遗弃的女婴,眼光里透出一种父爱。
无奈之下,天快黑的时候,一家人把孩子抱回了家。洪战辉一抱上小女孩,小女孩就直往他怀里钻,他想起了妹妹。洪战辉给女婴起名叫洪趁趁。
1995年8月20日,吃过午饭后,母亲不停地忙着蒸馒头,直到馒头足以让一家人吃一周之后,她才停了下来。第二天,母亲不见了。她不堪家庭重担和疯丈夫的毒打,选择了逃离。
“娘,你去了哪里?回来吧„„”弟兄俩的哭声在暮色中飘了很久。他们不想这样失去母亲,不想失去生活的依靠,洪战辉哭喊着和弟弟四处寻找妈妈,夜已经深了,娘那天没有回家。
似乎一夜之间,13岁的洪战辉便突然长大了。他稚嫩的肩膀开始接过全家生活的重担:抚养幼小的洪趁趁,伺候病情不稳定的父亲,照顾年幼的弟弟,寻找出走的母亲。
此时,洪战辉已到西华县东夏镇中学读初中,学校离家有两三公里。每天上学的时候,怕患病的父亲伤害小妹妹,他就把小趁趁交给自己的大娘照看,放学回到家里,再忙着准备全家人的饭。无奈,洪战辉只得抱着女婴向附近的产妇们讨奶吃。天天讨奶也不是办法,洪战辉开始学着卖鸡蛋、靠卖冰棍挣钱买奶粉喂 ……此处隐藏21383个字……父亲的手中?母亲小心翼翼走上前,从丈夫手中接过了孩子。这是一个女婴,用粗线缝制的棉衣上面摞满了补丁。可能是饥寒交迫的缘故,孩子的嘴里发出一种微弱的声音。在孩子的贴身衣服上有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无名女,农历1994年八月十八日生,哪位好心人如拾着,请收为养女。
天快黑的时候,一家人把孩子抱回了家。看着已经哭不出来的孩子,母亲寻思着等天明了看谁家愿不愿意收留,就送给谁? 这个家太穷了,其实母亲的很愿意收留这个女孩,可是连买奶粉的钱都没有,这个善良的母亲不想再看到一个类似于自己女儿的下场。女儿曾经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多的欢笑,似乎后来的痛苦犹如一块伤疤,没有人愿意再提起。
母亲也是这样,眼前的女孩钩起了她内心深处最为痛苦的伤痛,她似乎没有抱起女孩的勇气。临时照看小孩的任务就落到了洪战辉的身上,他一抱上小女孩,小女孩就直往他怀里钻,他想起了妹妹。
贫寒的家庭承受不起哺育小女孩的花费,夜深的时候,母亲让他把孩子送回去,他无奈地打开门,抱着孩子走在刺骨的寒风中,一种爱怜伴随着一种痛苦,这是他梦中的妹妹啊,不忍心的他哭着又拐了回去。他对母亲说:“不管怎样,我不送走这位小妹妹了……你们不养,我来养着!”小孩子留下了,洪战辉给她起名为洪趁趁,小名“小不点”。
寻找母亲的他们还没有走进家门,就听到了“小不点”的哭声……娘走了,父亲又是个病人,洪战辉的心似乎在抽搐小不点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久违的欢乐。父亲的对死去女儿的内疚让他把力所能及的父爱倾注到了小不点的身上,父亲的病情稳定了一段时间。
父亲毕竟是病人,经济的原因不可能让父亲长时间的吃药,一旦没有药物维持,他就不可抑制地要狂躁。除了不打“小不点”,家里任何东西都成了他发泄的对象,包括碗筷,包括他相儒以沫的妻子,伺候他很长时间的儿子,他见什么砸什么。可怜的母亲身单力薄,身上常是旧伤没好,又添新伤。
一个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一个目不识丁的母亲身上,这本身就是不公平,更不公平的是她还经常遭受父亲无缘无故地毒打。
1995年的8月20日,在吃过午饭之后,母亲不停地忙着蒸馒头,直到馒头足可以让一家人吃一个星期之后,她才停了下来。
第二天,母亲不见了,家庭重担、父亲的拳头让母亲不堪重负,她选择了逃离。
“娘,你去了哪里?回来吧。.。.。.”弟兄俩哭声在暮色中飘了很久。他们不想这样失去母亲,一个家里赖以维继的支柱,洪战辉哭喊着和弟弟在周边村落寻找妈妈,夜已经深了,娘那天没有回家。
寻找母亲的他们还没有走进家门,就听到了“小不点”的哭声,看着嗷嗷待哺的妹妹,弟兄俩眼泪流了下来。娘走了,父亲又是个病人,还有这个刚刚才1岁的妹妹,洪战辉的心似乎在抽搐:“娘啊,你怎能撇下我们不管了那!”生活就是这样无情,洪战辉的哭声消失在如漆似墨的夜里,娘不见了踪影。
吃饱了的小不点还听话,难熬的是晚上,每到夜深,“小不点”就要哭闹一场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可谁能想到一个才13岁的孩子,就得承受这样的压力。似乎一夜间,洪战辉长大了,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抚养尚不会走路的妹妹,伺候病情不稳定的父亲,照顾年幼的弟弟,年仅13岁的他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承担责任。
在他去学校的时候,他就把小不点交给自己的大娘照看,放学回到家里面,再忙着准备全家人的饭。更难的是小不点的吃饭问题,每天一早,小不点“哇哇”不停的哭声总会让洪战辉手足无措,只好抱着孩子去求附近的产妇们。天天讨吃也不是办法,洪战辉后来千方百计筹钱买了一些奶粉。在一些有经验的人的指导下,他学会了给小不点冲奶粉。为了让奶的温度适中,喂奶的时候,他考虑到自己用口吮吸不卫生,他就将调剂好的奶水先倒点在手臂上,感觉不冷也不烫了,他才喂她。
吃饱了的小不点还听话,洪战辉只要上学前和中午及时回来喂奶两次,她就不哭闹。难熬的是晚上,也许是因受了惊吓,每到夜深,“小不点”就要哭闹一场。这时,洪战辉毫无办法,他不知道怎样哄她,只是抱起她来,拍打着她,在屋里来回走动…… 夏天还算好过,冬天的时候,小不点的棉裤尿湿了,又没有多余棉衣可供替换,每天的晚上,洪战辉都是把湿透了的棉裤放在自己的被窝里面暖干,天明的时候,再给小不点换上。
1995年时,洪战辉已到西华县东夏亭乡中学读初中,学校离家有两三公里,他在学校期间,把小不点放在什么地方也成了他心中的一个难题,如果放在家里,患病的父亲会不会伤害小不点?于是,洪战辉又找到邻居,让邻居帮忙在他上学期间照顾小不点。在读初中的三年中,洪战辉无论是在早上、中午还是下午、晚上,都要步行在学校和家之间,及时为照顾小不点吃饭。
日子尽管过的很艰辛,但也很平淡,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了1996年的春节。那年后的不久,小不点经常拉起了肚子,一天要拉好几次,看着逐渐消瘦的妹妹,洪战辉只得给老师请假带妹妹去医院,诊断结果出来了,小不点得了严重的肠炎。此后,在连续20多个日子里,卫生院又成了学校、家庭两点外的第三点。
几年了,母亲杳无音讯,父亲的病情也不断反复,
为防意外,每一个夜晚,他都将小不点放到自己的内侧睡,只要夜间一有动静,他就先摸摸里侧的小不点。
几年的生活让洪战辉成熟了,成熟意味着一种艰辛的经历,洪战辉年轻的生命年轮上蕴含有一种特殊的含义:生活的不公平让洪战辉稚嫩的脊梁坚强且执著
6月5日,2005感动中国人物——河南大学生洪战辉事迹报告会走进清华园,来自全校28个院系的千余名本科生党员、团员聆听了一场感人至深的报告。教育部思政司司长杨振斌、校党委副书记陈旭、中共中央宣传部、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周口市委宣传部的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报告会。 洪战辉是湖南怀化学院在校大学生。他在父亲患有精神疾病、母亲离家出走的情况下,12年来克服种种困难,一面把父亲收养的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一手养大,通过做小生意和打零工赚来的钱供其读书,另一面坚持为父亲看病,同时自己顽强地继续学业。
报告团的成员主要由洪战辉的同学、老师、邻居以及新闻记者组成。洪战辉的小学老师、初中同学、高中老师和采访过洪战辉的记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他们眼中的洪战辉。洪战辉本人在报告会上表示,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做的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只是默默地走,不愿放弃。作为普通人,还会一如既往地去做该做的事情,去尽该尽的义务和责任。
“过去也听说过洪战辉的事迹,但听了报告会感到格外震撼。洪战辉身上那种不畏艰险、永不言败的精神令人动容,和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有共通之处,他是我们当代青年的榜热能系大三学生慕弦认为,周围有些同学缺乏对班级、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感,而洪战辉的执着和负责,“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样。”清华大学法学院大四学生杨尚文说。 教育部思政司司长杨振斌勉励清华学子,要学习洪战辉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时刻准备着服务祖国、报效社会。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洪战辉人物简介【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