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2023新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新版多篇】

时间:2025-07-04 07:10:59
2023新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新版多篇】(全文共15904字)

【编辑】2023新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 篇一

1. 字音辨析题 :

答题技巧: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拼写,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但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2. 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 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多使用结构分析法:字形结构及词语结构分析法。看词语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对的都象错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3.标点符号运用题

常见错误: 非疑问句用问号,倒装句中句号、叹号前置;分句之间用顿号,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连词前面用顿号, 概数用顿号, 集合词语用顿号;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 ;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冒号后面揭示范围不清;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直排引号用于横排;不是书名用书名号;括号句内、句外不分;破折号、省略号。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 篇二

先说时间的分配。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如何提高语文成绩 篇三

归纳内容要点应注意

在归纳中心要点这类题上需要注意归纳内容要点需要1.分清文章体裁,2.概括中心时要全面。所谓准确全面,就是在语文的答题中要正确理解关键性语句的意思,对于言外之意或者隐含的信息的分析和判断要合理。将语文阅读中具有叙述性或有说明性的内容关系搞清楚,要分清做作者赞成和反对的事情。答题技巧上最主要的就是不要遗漏,条理清晰。

作文写作应注意

写作时力求专而广。“广”的意思指的是积累的文章体裁要广泛,一篇作文中如果只有古代的材料,那就没有现代信息;如果只有外国材料,那就会缺乏说服力;如果只有现实材料,那就可能没有文化底蕴。所以这就需要同学们多多阅读课外书籍丰富自己的内容库。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及方法 篇四

每年许多高考生的语文成绩都不高,原因之一是他们没有一套做题方法,下面的这套方法将是你语文水平大提高!为高考做准备总原则:一分钟拿一分,150分钟150分。因人而异,宏观把握。

一、进入考场,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具体做法是: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不要着急,按时交卷就行了”。“相信自己,决不轻易留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原则。

二、开考铃声响前有5分钟时间让你浏览试卷。此时不可用笔答题,否则违反考纪。你可以一边深呼吸,一边看试卷,但切记不可看作文题,以免影响答题情绪。

三、开考铃声响后允许答题。答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心态:

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没有审清题目条件,慌忙答题,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匆忙做题,做了也白做”。

2、固执心态,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徒然浪费时间,解决方法是心中默念:“我攻不下,别人也攻不下,暂时先搁着,做了其它题目后或许会有灵感”。

四、时间安排策略

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在具体操作上,要求考生做到“量菜吃饭”,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需要考虑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最大的或从来没有见到过的题目,放在最后攻关。

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这样的:Ⅰ卷35分钟左右,最多不要超过40分钟;11——20题50分钟左右,作文原则上保证60分钟。

(一)基础知识(1——4题,12分)

1、字音辨析题:

答题技巧:

(1)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2)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3)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4)审清题干,用排除法较好。

2、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是重点,生僻子一般不会错。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3、词语运用题

答题技巧:

(1)语素分析: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

(2)语境分析:在原句中划出关键词作为区别的参考。

(3)善用排除: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

(4)语感判断: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年百微吨度年个

4、成语辨析题

答题技巧:

(1)根据成语意思判断,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2)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

(3)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4)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5)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 ……此处隐藏13213个字……赏题答题模式,希望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有所帮助。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

(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会全诗型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诗歌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歌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大家应该随便找几篇古诗,按照上面的答题模式组织一下答案,相信在考试的时候,你在诗歌鉴赏这主干题目方面不会丢很多的分,甚至拿到满分,竞争优势一定明显。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和方法 篇九

一、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高考语文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三、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四、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五、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七、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1)某句话在文中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

(2)修辞手法的作用

句子本身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写出了+对象+特征

2)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强调了+对象+特征

(3)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八、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2023新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新版多篇】范文。

《2023新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新版多篇】(全文共1590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