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品多篇)

时间:2025-06-24 07:10:53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品多篇)(全文共9527字)

【寄语】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2、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体会分数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兴趣;

4、培养学生的求异思想与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想与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听故事,引出“平均分“。

2、提出问题: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并说出每份的个数,能在我们学过的数中找谁来表示?

3、师:“我们无法从以前学过的数中找出一个来表示,因此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新的数的表达方式——分数。”

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新知探索

1、(课件出示)出示问题:将一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多少?怎么表示?

(将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1/2,读作二分之一)生齐读。

2、(课件出示)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其中1份涂色,有颜色的部分用分数怎么表示?怎么读?未涂色的又怎么表示?

(1/6,六分之一;5/6,六分之五,5个1/6)

3、生自主学习课本95页内容。

4、(课件出示)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5、(课件出示)看图,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并说一说组成。

6、概念及各部分名称。

(1)像1/2、2/3、3/4、3/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1 分子—分数线 2 分母;

(3)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读法:先读分母,加上“分之”两个字,再读分子。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看图写数,读一读,并说说各个分数的组成。

2、根据分数折纸,并说说含义。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忆分数的含义、读法及写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探讨“求平均数”问题的分析方法。

2、能正确列式解答“求平均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探讨“求平均数”问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三个数学小伙伴都想和老师比赛投篮,1分钟内看谁投中的个数多。小胖1分钟投中了5个,他认为这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水平,于是要求再给他两次机会,让他能充分发挥出水平。第二次,他投中了5个,第三次,还是5个。看来他的水平很稳定,用5来代表他1分钟投篮的水平合适吗?

二、新授

1、师:小淘气1分钟投了3个,他也要求再给两次机会。第二次投中5个,第三次投中4个。

刚刚小胖三次都投中5个,那显然就用5来代表小胖的水平。现在用几来代表小淘气1分钟的水平呢,说说理由。

生:用4来表示……; 用5来表示……。

师:用超常发挥的补救发挥失常的,这时候,用4来代表他的水平比较合适。这个方法叫做移多补少。(板书)还有其它想法吗?

生:因为4在3和5的中间;把超常发挥和发挥失常的去掉,他们不具备代表性;因为4是3、4、5的平均数……

师:不管超常发挥还是发挥失常,都是他自己投的,就先求和再均分,(板书)能使每一次的个数一样多。移多补少的目的也是将每一次的个数变成一样多(板书)。用一样多的这个数来代表他的水平合适吗?

遇到这样数据多多少少的,就可以通过先求和再均分,找到能代表他水平的数。

2、师:小丁丁直接要求有3次机会,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第一次投了3个,第二次投了7个,第三次2个,看来水平很不稳定,一起用手势高低来表示他的三次投篮结果。

师:你觉得用几来代表他1分钟的水平呢?

生:计算,是4。

师:4是从哪里来的?前面的小淘气是3个、4个、5个,好歹还有个4出现,这里一个4都没有,怎么会用4来代表呢?和同桌说说道理。

生:3+7+2=12个 12÷3=4个(板书算式)

生:还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把7拿出1给3,再拿出2给2。(媒体)

师:现在用4来代表小丁丁的水平合适吗?不管是求和均分还是移多补少,这两个方法的目的都是使得数据变得同样多,像这样通过求和均分或者移多补少,使得数据变得同样多,就是在求原来这些数据的平均数。(板书)

我们说,4是3、7、2这3个三个数的平均数。

那么小淘气的投篮水平也是4,这个4又是哪些数的平均数呢?

生:他投了3次,所以4是3、4、5的平均数。

师:这个4能代表小丁丁第一次的投篮水平吗?能代表他第二次的投篮水平吗?能代表他第三次的投篮水平吗?我们辛苦了那么久,结果这个4既不能代表第一次的`水平,又不能代表第二次的水平,也不能代表第三次的水平,那它到底代表的什么呢?

师:平均数不代表某一次的水平,而是代表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整体水平。(板书)

3、师:终于轮到老师投篮了,老师想要4次投篮机会,小朋友会同意吗?为什么?

师:小丁丁笑了,老师,我们比的是平均水平,又不是比总数,你投好了,还要除以4,投得差了,仍然要除以4,更差了。我们就同意你投4次。

老师第一次1分钟投进了4个,第二次6个,第三次5个。到这里老师心里十分后悔,如果只投三次就好了。老师想就此收手,你们猜3个小朋友会同意吗?为什么?老师如果投第四次,可能赢吗?也可能输。

老师第四次投中了1个。我赢了还是输了?算一算。

如果我第四次投中了5个,我的水平是多少?如果第四次投中了9个呢?

三、练习

1、姚明比平均身高高,既然有人比平均身高高一点,就有人的身高……

不然移多补少补给谁去呢?

2、平均身高160,但不是人人都160,排在中间的人一定是160吗?

3、平均水深才110,所以以他140的身高肯定淹不死,是吗?

生:这是平均水深,是移多补少的结果,是求和均分的结果,也许有的地方比140深得多。

出示水下图片。

师:掌握了平均数以后,回到生活中再来 ……此处隐藏5646个字……>3、应用概念正确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理解约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课件演示:数的整除下载)

1、口算

6÷515÷323÷7

1.2÷0.324÷231÷3

2、观察算式和结果并将算式分类。

除尽

除不尽

6÷5=1.215÷3=15

1.2÷0.3=424÷2=12

23÷7=3.。.。.。2

31÷3=10.。.。.。1

3、引导学生回忆:研究整数除法时,一个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4、寻找具有整除关系的算式。

板书:15÷3=515能被3整除

5、分类除尽

除不尽

不能整除

整除

6÷5=1.2

1.2÷0.3=4

15÷3=15

24÷2=12

23÷7=3.。.。.。2

31÷3=10.。.。.。1

二、探究新知

(一)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1、整除所需的条件。

(1)分析:24能被2整除,15能被3整除;

23不能被7整除,31不能被3整除;(商有余数)

6不能被5整除;(商是小数)

1.2不能被0.3整除;(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小数)

(2)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被除数和除数(0除外)都是整数;

b、商是整数;

c、商后没有余数。

板书:整数整数整数(没有余数)

15÷3=5

2、用字母表示相除的两个数,理解整除的意义。

(1)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数相除,那么必须满足几个条件才能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b)

学生明确:a和b都是整数,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板书:a能被b整除)

(2)继续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说a能被b整除?(板书:b≠0)

学生明确:整数a除以整数b(b≠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也可以说b能整除a)。

3、反馈练习。

(1)下面的数,哪一组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9和336和121.2和0.4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36能被12整除。()

b.19能被3整除。()

c.3.2能被0.4整除。()

d.0能被5整除。()

e.29能整除29.()

4、”整除“与”除尽“的联系和区别。

讨论:综合以上所学知识讨论,”整除“和”除尽“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举例说明)

(二)约数、倍数的意义

1、类推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教师讲解:15能被3整除,我们就说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2)学生口述:

24能被2整除,我们就说,24是2的倍数,2是24的约数。

10能被5整除,我们就说,10是5的倍数,5是10的约数。

a能被b整除,我们就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3)讨论: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整数,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在数a能被数b整除的条件下)

(4)小结:如果数a能被数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2、进一步理解约数、倍数的意义。

(1)整除是约数、倍数的前提。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必须以整除为前提,不能整除的两个数就没有的数和倍数的关系。

(2)约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学生明确:约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反馈练习:

A、下面各组数中,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的有哪些?

16和2140和2045和15

33和64和2472和8

B、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a、8是2的倍数,2是8的约数。()

b、6是倍数,3是约数。()

c、30是5的倍数。()

d、4是历的约数。()

e、5是约数。()

3、教师说明:以后在研究约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不包括零。

4、教学例2:12的约数有哪几个?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12的约数有:1、2、3、4、6、12

(3)练习:15的约数有哪几个?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约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的约数是它本身。

5、教学例3:2的倍数有哪些?

(1)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2)汇报、板书:

2的倍数有:2、4、6、8、10.。.。.。

(3)练习:2的倍数有哪些?

(4)学生明确: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进一步研究整除的基础上又学到了什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课题: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四、随堂练习

1、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约数。

(2)57是3的倍数。

(3)1是1、2、3、4、5,。.。的约数。

2、下面的数,哪些是60的约数,哪些是6的倍数?

3412162460

教师说明:一个数可以是另一个数的约数,也可以是某个数的倍数。

3、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1.8能被0.2除尽。()1.8能被0.2整除。()

1.8是0.2的倍数。()1.8是0.2的9倍。()

(2)若a÷b=10,那么:

a一定是b的倍数。()a能被b整除。()

b可能是a的约数。()a能被b除尽。()

五、布置作业

1、先写出下面每个数的约数,再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倍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各写5个)

101336

2、在下面的圈里填上适当的数。

六、板书设计

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探究活动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品多篇)(全文共952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